改革开放诞生的江苏第一代民营企业创始人,平均年龄50.4岁(调查时点为2009年12月31日),其中51岁至55岁占21.5%,56岁至60岁占15.5%,61岁至65岁占6.3%,66岁以上占1.6%。他们当中有23.4%的打算马上交班,83.8%的准备在65岁以前退休,准备退休的平均年龄为62.9岁。目前,已有7.3%的一代民营企业家,将帅印交给了子女。今后1到5年、6-10年、11-15年内分别有13.3%、25%、32.1%的民营企业将出现民间财富从第一代创业者向第二代承接者的转移。
民营企业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江苏各级党委、政府和工商联(商会)组织重视做好民营企业传承方面的引导、帮助工作,民营企业自身对传承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探索,一些企业也实现了一、二代之间的成功交接,但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传者方面的问题
1.企业的传承缺乏文化建设的内涵。企业创立和发展的逻辑是先有文化,后有企业。所谓今天的文化,明天的企业。企业的传承与发展,传承的是文化,发展的是企业。许多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利用了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凭着一股艰苦奋斗的精神、冒险意识、对市场的敏感,抓住机遇,发展了起来。这些企业创业的动机和发展的目标主要是财富的积累。一些民营企业在发展中不够规范、不够健全的因素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调查中,一代民营企业家认为,企业传承中可能受到的制约因素第一位的是“企业内部还没有形成一套持续而完整的治理体系”(34.6%),“现阶段的外部市场机制不完善”(23.4%)。
由于企业文化的培育不足,留给第二代的也是一个先天发育不足的企业,尤其一代身上的小农意识、观念上的某些误区,没有形成企业应有的文化,传承的只是资产,使得一些企业的传承成了财富的交接,企业的发展缺乏底蕴。
2.第一代对第二代的强势控制。一定的生产关系是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第一代创业时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当时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管理体制。一些民营企业在决策、用人、管理方式、股权配置等方面存有缺陷。可以说,第一代的创业是在迷惘和探索之中摸着石头过河,面对企业转型和产品升级换代,他们的思维显然适应不了现在的形势,原有的企业管理体制所发挥的功能已难以适应创新产品的需要。调研中发现,民营企业的第一代可以称之为说一不二的“强势一代”。有的第一代对第二代的业余时间支配也要过问,第二代离开自己的控制范围就不放心。这种强势的控制,加之沿袭原有的企业管理体制,严重束缚着第二代的创新和发展。一定的结构必定发挥着一定的功能,第二代学历再高,即使学习了欧美国家先进的管理理念,进入企业后,也是显得束手无策,无法施展才干。
3.名为交班,实则并不真正放手。虽然有的第一代企业家比较开明,放手交班。但不少第一代企业家并没有真正放手,让子女接班。在实地访谈中,我们发现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在对待子女接班上表现出各种心态,一是进退两难型:希望子女尽快接班,但不放心,又不愿很快放手。二是无可奈何型:不想放手,但年岁不饶人,精力不够,心里充斥着失落感。三是还没干够型:退休没有时间表,干到什么时候就什么时候。另据问卷调查,持这种态度的一代民营企业家占76.7%。四是私家保姆型:退居二线也要替儿女把握方向盘,不能休息。五是守财奴型:没有也不想考虑企业的传承,因为企业是自己的心血,财富是自己一手创造的。上述心态对企业的传承是一种严重的障碍。
4.对接班的子女期望值过高。第一代按照自己创业的能力和标准要求子女,希望能将自己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交给第二代,但是忽视了两代人成长的不同环境。环境的不可复制性,决定着第二代难以具备第一代刻意要求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所具有的一些特性。调研发现,由于第一代企业家对准备接班的第二代望子成龙期望值超重,形成“老子对儿子永远不可能满意”。而第二代企业家则反映,父母要求自己: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对自己的要求比别人更严。这使得第二代背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有的甚至产生逃避接班心理。
5.对接班的子女缺乏较为客观的评价。不少第二代企业家接班的时间与企业的转型和升级换代几乎相吻合,这给第二代接班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特定条件下遇到的问题与第一代相比,更难解决。他们的压力很大,有的甚至超过第一代。而第一代并不真正理解子女接班的苦处,觉得给了子女一个好的平台和发展空间,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接班后所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苦闷,第一代无法设身处地想象,也缺少足够的理解。不少第一代认为第二代不能像自己当初创业一样能吃苦,对第二代的吃苦精神缺乏一个合乎时代的较为客观的认识。
|